从MCU到AI芯片的巨大变革

2019年09月09日 11:40

  无论是MCU的演化还是AI芯片的时代跨越,都有着浓重的人工智能时代印记。从这些印记中,可以充分了解嵌入式系统的进化历程。

  MCU一直伴随着智能化工具发展。从早期传统电子系统的智能化改造,到智能电子的创新;从单机系统、分布式系统,到总线式的局域系统。这近30年,是弱人工智能领域中嵌入式系统产业的独立发展时代,有相对独立的生态体系与市场环境。当嵌入式系统普遍具有互联网接入功能后,一切都变了。嵌入式系统将互联网变革到物联网的同时,结束了自身的独立发展时代,转而进入到物联产业应用的服务时代。

  从MCU到AI芯片的跨越,给嵌入式系统带来三大变革。其一,是从控制到计算的变革,突出计算功能,早期使用多核、GPU、加速部件来增强MCU的计算能力。RISC-V出现后,人们希望在开源芯片基础上实现全新结构体系,如可重构计算架构的AI芯片。强化深度学习与边缘计算时,并不会削弱AI芯片的感知与智能控制,因此,AI芯片是名副其实的全智能芯片。其二,是从普适性到个性化的变革,即从MCU感知与控制的普适,到AI深化的个性化应用环境。在MCU领域,ARM一统天下,半导体厂商生产的MCU几乎满足了嵌入式系统全行业的需求,反观AI芯片,则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。其三,芯片开发从半导体厂商向最终用户转移,用户直接在IP基础上开发AI芯片,如华为手机开发的麒麟980。

  当前,AI芯片正处于群雄争霸时代,传统大佬Intel、谷歌、微软、英伟达,国内华为、小米、阿里、腾讯等,都想占据先机,但企业应用环境不同,做法不一。在我国,基于RISC-V开源架构的AI芯片开发最为突出,这与多样化需求、用户深度介入的特点有关。

  2019年7月25日,阿里旗下的平头哥芯片公司发布了首款基于开源RISC-V架构的处理器玄铁910。从华为基于ARM架构的麒麟980到阿里的玄铁910,我国在AI芯片创新中,终于跨出了从芯片到芯片平台的关键一步。

  无论是传统的MCU还是当前的AI芯片,都是嵌入式系统的基础核心单元。华为的麒麟980第一次将ARM从MCU领域扩展到AI芯片领域。阿里的玄铁910则开启了我国独立发展的AI芯片时代。玄铁910并不是一个供产品直接使用的AI芯片,而是一个AI芯片的IP核,一个可以授权众多用户使用的AI芯片开发平台。它的出现,可能带来如同ARM当年在MCU领域那样巨大的震动效应。

  从芯片平台到芯片的生态体系建设,从开源芯片RISC-V到普适性IP的rSoC未来,我国有望开辟AI芯片的一个崭新局面。

 

分享到:

上一条:玄铁之器、鸿蒙之光,群雄鹊起、迎来曙光